白银市政务服务网 无障碍阅读
首页>新闻中心>白银要闻

居安思危保民安 白银全力推进防震减灾各项能力建设综述

作者:贵富堂 来源:白银新闻网 时间:2018-01-17

从古至今,地震始终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多少人因此家破人亡,又有多少地区因此陷入瘫痪状态。既然我们不能阻止它,那就只能从日常防灾、减灾建设中寻找出路。

  ——题记
  
  地震作为一种无可避免的自然灾害,始终是悬浮在人类头上的一把利刃。
  白银,素有“中国铜城”的美誉,是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甘肃重要的复合型能源和新型化工基地。抵御天灾,守望平安,对白银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近年来,特别是自2015年5月启动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工作以来,白银市以全面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预防、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为核心,积极应对震害威胁,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巨大进展。
  短短数年时间,白银市全方位构筑起了防震网,书写了防震减灾事业的辉煌篇章。
  白银市地震局连续五年荣获“全国地市级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一)
  根据全市震情形势和较好的防震减灾工作基础,2015年,在甘肃省地震局的指导下,白银市委、市政府积极开展了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工作。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既是为了总结提供防震减灾经验,更是为了守望一方平安,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为了推进创建工作,市上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和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召开了全市动员大会。同时,县区政府和相关单位,也成立了领导小组,召开了相关会议。近三年来,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现场会、推进会,全力推动创建工作。
  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工作,量大面广,涉及全市上下各个方面,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为此,白银市委、市政府两办印发了《白银市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实施方案》,确定了8个方面36项创建工作指标体系,并分解到各相关单位,明确了责任单位、协作单位的具体任务和完成时限,靠实了创建工作责任。
  近年来,围绕创建工作,市政府每年与各县区、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银大型企业,签订目标责任书。县、区与直属部门、乡镇街道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创建责任,年终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市人大加大了地震执法监督力度,下发文件,督促各级政府依法加强防震减灾工作。
  2016年,在政府主导下,白银市发改委、白银市规划局、白银市地震局联合编制了《白银市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并通过了省地震局专家会议论证,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已下发执行。同时,各县区政府、市直相关部门,将防震减灾纳入了部门规划。去年8月1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白银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将防震减灾工作全面纳入了综合防灾规划。
  目前,全市建立了以市、县区地震部门为主体、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村社“三网一员”为基础的防震减灾工作机构。市地震局是市政府直属参公事业单位,履行全市防震减灾管理职责。各县区也设立了独立的地震局。
  全市78个乡镇确定了分管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有108名民政助理员具体负责各乡镇防震减灾工作。全市现有37名宏观测报员,负责宏观观测预报。全市702个村民委员会,确定了灾情速报员,全市4800个社中,在偏远、交通不便的190个社确定了190名灾情速报员。目前,全市共有灾情速报员、宣传员892名,“三网一员”机构健全,运行良好。
  开展创建市工作以来,市政府加大了防震减灾经费投入,近三年累计投入300多万元。2015年,市财政投资53万元,对全市20多个地震台站进行了改造升级,投资150万元建成了白银市防震减灾科普馆。2016年市政府投资65万元,建成了白银市防震减灾应急指挥中心。2017年,市政府共安排防震减灾各类资金40多万元。同时,各县、区也加大了对地震部门工作经费的投入,每年不少于10万元。
  为了加大舆论宣传,宣传、地震、科技、教育、文广等部门,相互协作,多层次、多形式宣传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工作,在市属新闻媒体上开设专题专栏,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及时、深入的报道,使创建工作深入人心,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的社会氛围。
  (二)
  当自然灾害来临时,科学的应急响应体系,有序的协调联动机制,及时的救助安置,可使受灾地区的救援救助工作更加快捷高效,最大限度地保障受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白银市以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工作为契机,夯实基础,健全网络,全面提升监测预报能力。
  ——加强地震台站建设。白银市现有各类地震台站26个,监测手段包括强震动、测震、形变、水位、地磁、地电、电磁扰动。近两年来,投资18万元,建成白银市地震监测虚拟台网,实现对全省63个地震台网实时在线观测。2016年,市政府投资10.4万元,在三县两区建设了13个市级骨干宏观测报点。2017年,在省地震局的支持下,白银区、景泰县分别规划投资120万元、300万元,各建设一处集动植物观测于一体的综合宏观观测站,目前选址工作已基本完成,前期工作正在积极推进,白银区综合观测站已开工建设。
  ——努力提高监测预报水平。2017年,市地震局积极筹建白银市地震监测预报信息中心、整合机房,提升监测预报水平。及时维护了现有地震监测台网,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加强与白银市毗邻的省、市地震部门的信息交流,及时沟通有关情况,提高了地震监测预报水平。    
  ——完善“三网一员”建设。目前,白银市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三网一员”建设,制度完善,机构完整,培训到位,运行良好。2017年,全市共培训700多人。目前,全市“三网一员”人员全部做到了建档立卡,姓名、电话登记在册,每年及时更新。
  ——认真落实震情会商制度。坚持和完善震情会商制度,提高分析预报工作质量和水平,按要求开展了周、月震情会商工作。   ——做好地震异常短临跟踪。制订了震情跟踪工作方案,密切关注地震重点注意区的震情动态,坚持做好地震短临跟踪和异常核实,努力做好地震短临跟踪及预报工作,宏观观测每天实行零报告制度,对异常现象,市、县地震部门及时到现场核实。
  ——启动了1920年海原地震景泰地震遗迹保护工作。1920年海原地震断裂带,由固原的硝口起,经海原、干盐池至景泰兴泉堡,全长220多公里。景泰兴泉段遗迹,集中了板块错动、走滑、喷沙等多种地震现象,是不可多得的自然遗产,具有地震研究、灾害预防、环境保护、科普教育和旅游开发的价值。目前已完成保护方案的制定工作,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
  (三)  
  震害防御是防震减灾工作中最具潜力和活力的领域,新形势下全面提升震害防御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对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白银市通过强化管理、严格执法,扩大覆盖、强化演练,不断提高震害防御工作水平。
  白银市加强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在组织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审查时,市县相关部门严格把好抗震设防审查关,对达不到抗震设防标准的项目,不批准。对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和易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按照规定要求设计单位在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时必须编制抗震设计专项。对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按照规定,依法进行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对依法需要进行抗震专项审查的项目,在未通过专项审查前,不予初步设计和施工图审查。
  积极开展城市震害预测与对策研究。2011年1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完成了白银市震害预测与防御对策研究。这一结果成为白银城市规划修编的重要依据。2001年景泰县完成了地震小区划,并利用小区划成果,指导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工作。2016年,白银高新区开展了小区划。会宁、靖远两县和平川区小区划正在加紧推进。
  开展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普查工作。市、县区两级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市1990年以前建成的城镇公共建筑物进行了抗震性能普查,共普查建设物68项,建筑面积97113.05平方米,供水管线1项,市政桥梁4项。在普查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确定了抗震加固计划。
  大力实施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棚户区改造将抗震能力达不到要求的城镇危旧住房通过拆除重建的形式进行改造,有效提升了房屋的抗震水平。为了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白银结合扶贫工作,通过每户补助资金和发放贷款的方式,推动危房改造。
  (四)
  人民的生命财产高于一切,政府的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举措,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体现。市地震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履行职能、有序、有效地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认真进行自然灾害安全风险排查。白银市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分布广。目前,国土、地震、民政等部门共排查出自然灾害安全风险隐患497处,通过设置警示牌等形式,落实各项灾害防范措施,提高人们防范地震次生灾害的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
  ——完善地震灾害应急机制。修订完善了市、县区地震应急工作手册,市、县区地震部门制定了抗震救灾指挥部工作流程和地震局地震应急工作流程。市地震局根据人员变化调整了应急响应通讯录,及时维护更新白银市抗震救灾应急指挥快速通报系统,可在应急响应启动后3分钟内通知到抗震救灾指挥部各成员单位,保证了地震应急工作正常有效开展。
  ——建立地震应急救援各类队伍。依托市、县公安消防力量,组建了6支310人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依托白银公司、靖煤公司、银光公司专业救援队,建立了3支150人的专业救援队。全市8所公立医院组建了8支240多人的医疗救援队。全市78个乡镇、9个街道办建立了80多支近3000人的自愿者救援队伍。市、县区地震部门成立了6支19人的应急现场工作队。另外,电力、通讯等企业也成立了地震应急救援队伍。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市、县区两级政府近年来加大了资金投入,增加救灾物资储备的品种和数量。市财政每年预算100万元,县、区财政每年预算50万元,用于救灾物资的采购。目前全市已建成6个救灾物资储备库,实现市、县区两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全覆盖。目前全市储备帐篷2000多顶,棉被15000多件,棉衣裤12000多套,折叠床2000多张。另外还有移动厕所、防雨布、铁锹等应急救灾物资。
  ——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近年来,市住建、民政、规划等部门,积极加大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目前,全市城区共建成符合规范要求的避难场所23处,建成面积101万平方米,可满足35万多人应急避险。各乡镇、村社按照人口密度建设了一些临时应急避难场所。目前,全市应急避难场所,基本可满足一般应急避险需要。
  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白银市的防震减灾工作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防震减灾工作机制,有效提升了全市防震减灾能力。接下来,白银市将不断推动防震减灾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切实保障民生、推动文明进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证。

主办:白银市人民政府承办: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Copyright @ 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陇ICP备06000732

技术支持: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电话:010-64848899

回顶部